1950年,毛主席邀请马占山出席政协会议,马占山拒绝:我不能参加

网上娱乐新锦江平台

栏目分类
你的位置:网上娱乐新锦江平台 > 新闻动态 > 1950年,毛主席邀请马占山出席政协会议,马占山拒绝:我不能参加
1950年,毛主席邀请马占山出席政协会议,马占山拒绝:我不能参加
发布日期:2025-04-13 09:09    点击次数:133

著名抗日爱国将领马占山,于抗日战争初期的江桥抗战之际,与来犯敌军展开了极为顽强的抵御作战,成功击退了日军的攻势。

毛主席对马占山亦是极为赞赏,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曾邀请其出席政协会议,未曾料到的是,马占山却予以拒绝,究竟是何缘故?

从山贼匪寇到军事干才的转变之路

马占山于1885年在吉林省怀德县(现公主岭市)诞生,其出身于一贫困农村家庭。马占山之父为马纯,系由关内逃往东北的移民。

年幼的马占山,因家境贫寒,需谋求生计,故而每至农闲之际,便前往地主家做工。彼时,他未能如其他孩童一般享有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而是早早投身于繁重辛劳的劳作之中。其间,曾有一段时日,马占山被地主安排负责看管家中的一匹马。然而,在某个风雨交加的夜晚,那匹马竟离奇失踪。此事一出,地主家即刻猜疑是马占山将马偷走,遂强行将其擒获,并施以严刑拷打。马占山面对这毫无根据的指控,心中满是愤怒与屈辱,却因势单力薄,无力进行反抗。最终,只得由其父亲支付高额赔偿,方才将他从地主家赎回。

此后,马占山的心态出现转变,其不再甘愿附属于地主的压迫之下,而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奋起反抗。

自彼时起,马占山毅然抉择了另一条人生路径——投身绿林为匪。凭借着超群的骑术以及精湛的射击技艺,马占山于众多土匪群体当中崭露头角。

日俄战争爆发之际,东北地区的局势趋于紧张。在此情形下,马占山所率队伍受到清政府的招募,进而获得了更为正规的军事训练以及相关装备。至此,马占山实现了从土匪身份到正规军人的转变,成功加入由吴俊升所领导的清朝部队之中。

在日俄战争及其后的诸多战斗场景里,马占山的军事才能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待战争落下帷幕,彼时清政府深陷国内政治局势动荡不安、军阀相互混战的泥沼之中。在此背景之下,马占山逐步融入了张作霖所统领的“奉系”阵营,进而成为奉军当中的一员。于奉系的军事体系架构内,马占山凭借自身能力逐渐脱颖而出,获任旅长一职,自此开启了在黑龙江区域展开一系列军事活动的征程。

抗日战争爆发之后,马占山俨然成为了东北抗日阵营中颇具影响力的领军人物之一。

抗日战争时期涌现出的英勇壮举事迹

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马占山的军事生涯迎来了关键的转折节点。其中,其在“江桥抗战”里的作为,让他声名远扬于全国。

1931年9月18日,举世震惊的“九一八事变”陡然爆发。日本关东军以中国东北所谓的“破坏事件”为由,悍然发动了对中国东北的全面侵略行径。彼时,马占山获任黑龙江省代理主席兼军事总指挥之职,肩负起了守卫东北的重大职责。当时的东北局势极为错综复杂,国民政府内部针对日方的态度含混不明,诸多亲日派势力妄图凭借妥协乃至投降的方式来谋求和平。然而,马占山秉持坚定信念,认定捍卫祖国尊严乃义不容辞之事,决然不会向侵略者低头屈服。

“九一八事变”发生之后,日军的战略企图愈发明晰。其为保障向东北地区的进一步扩张行动,妄图借助破坏交通要道的方式来实现对整个东北的掌控。其中,地处黑龙江与吉林两省之间的江桥,已然沦为日军的战略要冲。江桥作为连接齐齐哈尔与外界的交通枢纽,一旦被日军占据,日军便能便捷地调配兵力及物资,进而拓展其在东北地区的侵略行径。

马占山深刻洞悉其重要意义,故而迅速完成部队集结事宜,强化了对江桥的防御力量。他亲自指挥部队于该地构建起牢固的防线,同时对日军的一举一动均保持着极为敏锐的警觉态势。1931年11月4日,日军毫无征兆地发起进攻行动,妄图将江桥据为己有。面对此情形,马占山毫不退缩,决然地率领部队同敌人展开了异常激烈的战斗对抗。

此役堪称中国军队对日抗战的正式宣告。彼时,马占山率其麾下仅有的1300名士兵,同装备精良的日军展开了长达三天两夜的浴血奋战。尽管马占山所部装备匮乏、条件简陋,然而他们却依凭坚定不移的意志以及不屈不挠的精神,与敌军展开了殊死抵抗。最终,成功击退日军的进攻,捣毁了敌军部分军事设施,同时亦给日军带来了极为惨重的伤亡。

江桥抗战此役,虽于军事层面未能全然挫败日军,然其已位列中国抗日战争史之重要战事范畴。

需着重指出的是,在江桥抗战进程中,除马占山所率部队投身其中外,中共部队亦参与到此次战斗当中。中共所派遣的诸多军官以及工作人员,例如李继渊等人,纷纷加入马占山的作战阵营,携手与日军展开对抗作战。中共军队下辖的游击队与马占山部队紧密协作,多次成功实施了破坏敌军补给线以及炸毁军火列车等行动,进而有效切断了日军的后勤供应线路。

抗战结束之后,国共两党于东北地区展开了极为激烈的角逐。彼时,蒋介石意图凭借马占山来安定东北的局势,进而将其纳入国民政府的管控范畴之中。然而,马占山对内战一事极为抗拒,自始至终都不愿为任何一方所开展的内战给予助力。最后,马占山抉择保持中立之态,刻意回避参与国共之间的冲突,以此来彰显其对和平的殷切期盼之情。

有关与国共两党之间的关联情况

然而,马占山虽明晰蒋介石对其的期望所在,却未匆忙予以响应。他向来有着自身的政治考量与思索,在其看来,国民党内部争斗频仍的状况并非其所认同的理念。尤其在抗战时期,马占山已然察觉到,蒋介石面对日本侵略时所秉持的态度显得过于软弱,竟采取了与日军妥协的策略。这般于内于外皆陷入困境的政治姿态,使得马占山内心涌起强烈的不满情绪,乃至产生了不愿与蒋介石携手合作的想法。

虽蒋介石屡屡催促,然马占山一直以“身体欠安”为由,迟滞赴任事宜。其最为关切者乃国家之前途及人民之福祉,盖内战往往只会引发无穷之破坏与灾祸。

马占山最终作出抉择,远离硝烟弥漫的战场,辗转回到北平,决意不再卷入内战纷争之中。在抗日战争时期,马占山同中共部队存在诸多合作契机。马占山对中共领导下的游击队员们所展现出的坚定意志与非凡勇气颇为赞赏,双方不但于战场上携手协作,而且还一同针对日军开展了多次有力打击以及游击作战行动。

马占山的抗日历程促使其对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理念萌生了强烈的兴趣。于诸多战场之上,马占山所率部队与中共游击队携手作战,彼此间的合作极为紧密。

毛主席发出的晚年邀请相关事宜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及中共方面着手强化与马占山的联络事宜。于1950年之际,毛主席向马占山发出参会邀请,诚邀其出席即将举行的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

此次会议对于新中国未来的政治架构意义重大,其关联着国内外诸多复杂问题的解决,以及国家各阶层间合作与交流的推动事宜。毛主席期望马占山能在新中国的建设进程中贡献一份力量,鉴于其在东北地区所具有的影响力,可助力新政府在东北地区实现稳定,并为当地的建设贡献弥足珍贵的经验。

1950年6月13日,毛主席亲自指示相关人员与马占山取得联系,并借助电话传达了对其的敬重与期许。毛主席于电话中谈及,自己与马占山往昔结下了深厚情谊,尤其在抗日战争阶段,二人曾携手并肩投入战斗。马占山为抗战大业所奉献的卓越功绩,既令人动容,亦使新生的政府怀抱着深深的钦敬之情。毛主席期望马占山能够出席政协会议,进而参与到新中国的政治建设进程当中。

最终,马占山决然地作出了拒绝的抉择。在他看来,自身难以在新中国的发展进程中给予实质性的助力,故而宁肯选择退居幕后,不再参与到相关事务当中。

马占山的身体情况日趋不佳,至1950年11月29日,因病离世,终年65岁。毛主席特作指示,安排将其葬于北京万安公墓,以此彰显对马占山毕生英勇之举与无私奉献的崇高敬意。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
  • Powered by 网上娱乐新锦江平台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